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周爱军:中国工程教育的发展应该和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的理念同频共振

2020-01-08 15:07:32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编:王涛

  国际在线消息:1月8日,中国软件产业最具影响力盛会——“2020中国软件产业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年会将探讨在当前智能化引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软件驱动下的数字变革,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以及工程教育计算机类专业认证发展趋势等重大问题;探索软件的进步和发展如何提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演进,以及如何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等众多焦点问题。

  大会现场,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副秘书长周爱军作了题为“工程教育与行业融合发展的平台”的精彩演讲。

  以下为现场实录全文:

  各位来自软件行业界的领导,各位同事下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参加这次软件行业的一次盛会,有点忐忑。过去参加的会有报告面对高等教育界,今天来自全国各地行业界的代表。我不知道说哪些东西没准就讲的是一些外行话,所以我想还是借这个机会按照咱们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这次介绍一下教育部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关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相关情况。

  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时代软件行业特别重要,我想这是我们经济发展一个新兴的战略产业。我们国家是一个软件的大国,作为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工程教育来说我们的目标是给行业培养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的人才。软件行业的人才,我们称之为计算机大类的人才是我们工程教育各个专业大类的一块比较大的领域,我们计算机类的专业在全国高校的设定有一千多个专业,非常多,而且很多专业点的名字叫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际上从培养的内容来说,实际上是一个软件的工程专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国家软件工程类的专业人才培养这个量非常大。

  那么今天,给大家报告就是题目就是工程教育与行业融合发展的平台。

  我想分为三个部分给大家作为简短的报告:第一部分是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国家的工程教育及其改革的现状。第二个方面给大家报告一下,做的工程教育认证是什么事情。第三,我们认证是怎么发挥的推动,我们产业界和教育界的融合发展。

  首先介绍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发展。

  我们国家是工程教育大国,世界上最大的,而且从我们国家的高度教育布局和结构来看,工程教育是其中最大的一大块,我们讲有三个三分之一这里面我列出来。我们本科层次的种类总共有92个当中有31个工科的专业类,接近三分之一,我们的在校生包括毕业生也占三分之一,我们工科的本科层次的专业比也占三分之一,如果加上毕业生的话有四个三分之一我们几乎将近一千三百多所本科层次的高校都设有工程的专业。所以在我们教育工程教育特别普遍,我们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比较好。

  从世界来看,中国的工程教育规模是非常大的,这是一个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2016年的统计给的数据比较老,那个时候,中国的工程教育就远远超出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工程教育的规模,这个给的数据是全口的,包括高职、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的。我们跟高度学校交流的时候,我们的工程教育在校上赶上了总的人口。我们的毕业生也超过了西方国家的一个小的国家的人口,这个规模非常庞大。

  美国纽约时报曾经有说“中国像生产玩具一样生产工程师”,就是我们国家工程培养的产出量是非常之大。那么,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秉承三个方向:第一,我们面向工业界。也就是说我们要推进高度教育、工程教育和行业和企业的协同发展。我们要对接行业的需求,我们特别要顺应供给侧改革的需求,当前要适应这样的需求。

  第二个面向是面向世界。中国的发展越来越融入世界。我们现在讲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的工程教育的发展就应该和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的理念同频共振,我们的标准也要积极对接,我们的学位跟国外的高度教育的学位和学历进行互认。

  第三个面向工程教育面向未来,工程教育的发达是非常迅猛的,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我认识一些搞计算机方面的朋友,几天不学习就漏了,工程界的特别是计算机行业、软件行业知识更新是非常快的,所以我们要考虑面向未来发展我们的工程教育,我们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我们要支撑和国家的发达,我们要引领行业的发达,这是工程教育秉承的三个面向。

  工程教育改革这些年是通过发达,这次工程教育相对其他的教育类来说,我们的意识形态属性弱一点,这一块发展的改革的举措也是比较多的。比如说我们从工程教育的层次来说,我们要优化结构,我们的本科、研究生、高职阶段层次建立了优化,我们的类型和结构,我们一方面注重培养高层次的一流专业的人员,这个是我们国家发展是特别需要这一类的人才。我们还特别需要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应用型的,特别是一线工程师,我想在座的来自软件行业的朋友们都是这方面的服务型的人才。

  另外,工程教育还要培养行业急需的人才,包括软件包括微电子,保证现在的AI技术这方面的人才。

  第三个教育部也这些年一直推进创新创业的教育。教育部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体系当中,已经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数字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模式、管理的模式,比如说我们的学识、我们的学制可以弹性化,过去我们要求四年,现在五年、六年、七年、八年甚至九年在这个范围内可以暂停学业,可以进行创业,可以回到我们的校园继续学习。教育部这些年连续组织了互联网大赛,这个大赛已经从国内走向国际,2018年已经有两千多所高校包括国外的学校,有50多万的项目有200多万的参加,这是一个全民创业大众创新的盛宴,也有很多项目走向生产、走向世界。

  工程教育改革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协同育人,协同育人非常之重要。教育部推进与29个部门参与一起推进的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计划,我们联合众多的科研院所和科研部门、教育部门一起协同培养。教育部还推进产学育人,教育部每年都组织像今天会场这么大规模的会议,很多来自企业界、产业界主动与我们高等教育对接,形成产学育人的局面,无人参与企业的规模投入的这个资金都是每年创新高。

  第五个方面推进工程教育质量的保障和提升,后面也会给大家介绍工程教育认证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其他的在2018年教育部推出工科专业的质量标准。要说质量得有标准,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国家层面第一次提出来专业与人才培养的标准。此外我们提出工程教育质量报告,这是向社会介绍高等工程质量教育发展的形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是教育部这些年推出的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目的是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工程教育人才,这个项目计划明确提出,要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时代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同时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从我们工程教育的大国变成工程教育强国,支撑我们国家进一步的发展。

  2012年开始,教育部推出新工科建设的计划,什么叫新工科应对新技术的发展,新产业、新经济的出现工科教育实施一些前瞻性的变革。这个变化几次重大时间节点、几次会议实现三步走的目标。分别是2020年我国要探索形成新工科建设模式,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2030年要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体系要支撑国家的创新发展。2050年建国一百周年,在第二个一百年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从跟跑到并跑,要领跑,要提出中国方案、中国模式,建成工程教育的强国,成为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高地,这是我们一个远大的目标。

  工程教育当前的发展还是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这个有国际的背景也有国内背景。比如说现在信息化时代、智能化时代,互联网+,现在叫AI+,中国制造的2025,工程教育人才怎么实施支撑,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总书记说我们进入了人类命运的共同体,所有的这些都对工程教育提出一系列的要求,这个要求来自于我们理念层面,要适应新的工程教育,新的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政策上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支持。更重要要提升我们的工程教育质量,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工程教育的变革。

  工程教育适应新发展新需求有一些世界性的趋势,这里引用的材料主要来自于MIT,哈佛、麻省理工大学提出的工程教育新型发展的一些理念,这个提出了工程教育的内容、方法、逻辑和能力诸多方面的成就,这个是对工程教育未来发展颠覆性或者革命的一些理念。比如说把未来的工程教育的发展提出作为新机械。什么叫新机器?就是一些新的、工业的人造物,因为我们工程就是创新的,工程的创新就是有机械的,有自动化的系统的,甚至包括分子机械都是这种机器。我们很多机器要通过联通,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连通形成新的工程体系,这是MIT提出的一个前瞻的发展理念。

  从它的逻辑来说,过去工程教育培养人才更多以学科的逻辑为基础,我们更重视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我们更重视养成学生的工程能力,而没有从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人的发展。我们经常讲人文主义,所以MIT提出未来工程教育的发展要实现逻辑和心理逻辑的整合,要面向工业的需求,要有新的教育教学的方式,过去更多是知识传授,现在要基于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平台的新型的工程教育的模式。

  美国有一个小型的适应型的工程学院,叫欧林工学院他们就做了一个工程试验,把一个高工起点的学生在没有上过大学工程科学知识的时候就给他们一个课题研究一个比较初级的产品,这是一个面向问题的,面向项目的,这是让欧林工学院的领导人感到诧异的是我们高中起点的学生,基于问题做成了几个产品,这是一个试验,这个给我们的启示是未来工程教育可以以项目、问题为中心能够综合开展,这是一个新的方向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关于质量,关于未来工程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构。比如说创新型的能力、研究的能力、试验的能力包括非技术方面的能力都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这个都是工程教育的新的发展,我们工程教育要跟上这些发展,未来工程教育的发展要成为工程教育的强国,必须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引领和引导这些工程教育最新的发展,这是我讲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介绍一下工程教育认证,什么是认证。西方的发达国家,欧美国家有系统的职业工程市制度,这个有三个层面,第一个有合格的工程教育,第二个规范的工程实践,第三个有工程师的准入资格以及后续的工程师教育。这样一个工程师的体系基础就是工程教育。

  中国2005年由当时的人力资源部牵头建设中国的工程师知识体系,这个基础就是我们合格的工程教育,我们就开始工程教育认证,2006年开始工程教育认证,到今天已经14个年头。我们工程教育认证做起来了,但是很遗憾中国全国层面的工程师认证体系还没有建设起来,只是专业领域有这样的工程体系。这是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我们工科学生毕业具备的自主能力是不是要求这是我们工科生毕业的的数字要求。第二个工程师能力职业的要求。我们对工科毕业生的认证就是要判断工科毕业生能不能达到工科毕业生的数字要求,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关于认证,实际上是国际上非常成熟的外部包装机制,它强调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专业能不能保证你培养的人才达到积极的标准,第二专业能不能保证你持续的提高你的改进。

  第一个解决问题,专业能不能有质量的保障,第二专业能不能实现持续改进,就像工业的质量保障的PDCA一样,能不能实现持续的质量提升。

  简单来讲工程教育认证强调我们的工程教育要面向需求,强化工程教育行业之间的联系。强调产出导向,根据行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标准;第三聚焦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我们的教学;最后一方面持续改进,我们要在人才培养的全周期进行全员的评价进行持续的改进,这个就是工程教育四个方面的特点。

  它实际上是对照工程教育质量既定的标准进行认定,目的就是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作用就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持续改进。我们做这样的工作,特别是像我们今天在座行业界的用人单位提供权威的质量体系,谁通过了说明我们的专业培养人才质量是靠谱的,符合要求的。所以我们工程教育的目的有这样四个目的:

  第一促进行业参与,第二为注册工程师提供教育基础,第三促进工程师和国际人才的国际流动,第四个推动工程教育的改革。

  工程教育认证,最早探索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形成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的认证体系。特别我们2016年中国工程教育加入了《华盛顿协议》这是以欧美开始发起的。通过这样的认证,或者讲我们专业教育,我们职业资格衔接有许可证,工程师跨国流动实现这么一个通行证。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什么标准?知识、工程能力、工程师通用的能力以及工程师的态度方面,四个层面进行要求的。这是国际通行关于工程教育人才的能力架构。特别要强调的是未来工程人才培养要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有多种答案:涉及到工程原理,涉及到多种系统的整合,要涉及到工程研究、各种工具的应用还有利益的冲突等等。

  最后一个方面报告一下认证过程中怎么推动产教融合发展。

  中国的工程教育协会是行业深度参与的,我们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有43个行业学会参与,我们的软件行业协会是我们的会员单位之一,这是一个由教育部授权的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我们底下有理事会和监事会,特别强调我们有很多基于专业领域认证的委员会。比如说软件工程专业,有计算机类专业的认证的分会,我们还有其他的机械类的、化工类的、有工程类的有采矿类的等等,这个秘书处设在我们教育部的评估中心。

  工程教育认证,我们说对接行业标准可以看到,把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和工程师职业能力要求对照一下,可以看看结构和能力都有很多衔接的地方。比如说有四个方面的维度,我们关于知识、关于工程问题解决都有相关的要求,要求的程度和面对的背景有一些不同的要求。

  工程教育认证为什么是搭建行业和教育的平台,我们从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教育的过程、结果的评价都邀请行业的深度参与。比如说我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专业,要求专业人才参与行业培养,并且确定行业人才培养的规格,我们教育的过程,学生的实习要求真题真做都有这样的要求。除了行业协会有很多专家来自于我们行业企业,我们形成联合培养的机制。还促进工程教育认证和注册工程师制度的衔接,还推动工程师的全球流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也是非常重要的平台。所以这里有这样一个机会和软件行业界的各位同仁交流,也希望大家能够了解,能够理解,能够参与我们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谢谢各位!

  (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国际在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