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连接你我 通达世界

2019-07-05 08:58:49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陈晨   责编:郑思雯

连接你我 通达世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信部 制图:张丹峰

  “今天的莴苣很不错。”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八角碉村的“蔬菜经纪人”石旦真站在田间,掏出手机对准即将装车的莴苣拍照,并发到了朋友圈。很快,就有熟悉的蔬菜经销商留言询价。一车莴苣还没装完,就已经在石旦真的朋友圈里“卖”得差不多了。

  八角碉村这个只有200多人的寨子,每年向成都市场供应大约300万公斤的卷心菜、莴苣等无公害新鲜蔬菜,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而上世纪80年代,八角碉村里的500多亩地种的大多是青稞、土豆、玉米等传统作物,人均年收入只有200多元。

  一路走来,村里通信业的发展既是焦点,也是缩影。

  曾经,电话是个稀罕物

  今年75岁的阿称老人,曾经是村里的会计。记者见到他时,老人正坐在自家的客厅里,通过光纤网络收看高清电视节目。回忆起村里通信的发展,老人说:“在我们村通电话之前,跟大山外面的联系,只能靠路过的客车或外出的亲友帮忙带信。要打电话或发电报,只能自己走到镇上的邮电局,那儿也只有1部电话。”

  电话,在这个藏区乡村曾经是个“稀罕物”。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电话确实是个“稀罕物”。当时,我国电话用户只有21.8万户。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邮电通信业网络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工作效率普遍较低。1949年,我国电话普及率仅为0.05部/百人,邮电业务总量也只有2.58亿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邮电通信业在增强综合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供邮电业务和服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邮电通信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综合通信能力迅速增强。

  阿称老人对村里通电话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1998年4月6日,村里开通了全国直拨电话,成为四川省藏区的第一个“电话村”。老人告诉记者,当时,全村54户藏族居民,有49户人家都安装了电话。激动之余,阿称老人自己画了一幅长卷油画,记录了寨里当时的样子,至今仍挂在自家的客厅里。

  如今,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移动宽带用户数均位居世界第一

  电话通了,八角碉村的村民不仅能够直接与外界联系,在农忙时节,要是自家人手不够,村民拿起电话相互联系,很快就能组织起人手来。

  电话的到来让村民们尝到了通信畅通的甜头,通信网络的建设,则让村民们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走上了致富路。2014年底,阿坝州建成全国第一个全光纤网络覆盖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与全州1339个行政村一起,八角碉村的通信从传统的电缆传输迈入了光纤通信的高品质网络传输时代,曾经的“电话村”成了如今的“全光网村”。网络电视广泛普及,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部。推广藏寨民宿、网上订票、景区推介、农村电商……一批批游客顺着“网线”来到了村里,一车车农产品又顺着“网线”找到了客商。

  八角碉村不是受益于通信技术发展的特例。70年来,我国的通信业快速发展,通信网络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持续提升,并由此带动许多地方联结更紧密、交流更顺畅,从而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如今,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移动宽带用户数已经双双位居世界第一,移动通信基站全球最多,4G商用网络全球规模最大,以5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全球瞩目。

  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正在惠及更多百姓

  从单一种类到多种通信方式并存。2018年,我国电话普及率(包括移动电话)为125.29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0738万户,移动宽带用户130565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从1997年的62万人迅速上升至82851万人。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正在惠及更多百姓,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通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我国电信业务总量从1978年的19.17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65555.73亿元。移动电话的普及应用、宽带网络的技术革新、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通信业的每一次发展变革都实实在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崭新活力。

  从发电报到通电话、用手机,再到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应用、智能终端……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不仅让八角碉村藏家儿女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也让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