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保护主义羁绊国际经贸脚步

2018-03-06 10:19:30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许炀  责编:韩东林

  山雨欲来风满楼,全球化20年的进程在贸易保护主义的围攻下将步履为艰。

  3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钢铁加征25%关税,对进口铝产品加征10%关税,并且此关税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具体的实施细节虽然仍未确定,但特朗普对贸易保护的强硬态度已然明朗。对于特朗普的这一表态,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2日称,美国若落实向进口钢铁和铝材实施上述关税,欧盟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作为美国市场钢铁和铝制品最大出口方,加拿大政府对美国加征关税计划也同样反应强烈。中国方面,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发言人张业遂表示,中方不想同美方打贸易战,但我们绝不能坐视中国的利益受到损害。目前来看,主要由美国挑起的贸易保护争端近期明显升级,全球化进程再度遇阻。

  全球经贸失衡

  平安证券研究员陈骁认为,逆全球化潮流不时走高的背后是全球经贸失衡问题。全球化造成国际收支的失衡:更为精细的国际分工使得新兴经济体凭借更为低廉的劳动力优势与更大的投资空间吸引大量资本流入,同时其相对更高的储蓄率导致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成倍攀升,由此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国际收支失衡由此不断加剧。失衡问题最为严重的当属美国: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下,新兴经济体积累储备资产对美元存有大量需求,这些国家积累的美元转化为对美国国债的投资,进而刺激美国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赤字的扩大进一步激发美国国内需求,如此加剧了美国国际收支的失衡。“全球化曾带来了国别间经济发展的平衡:在全球化与国际分工深化的推动下,新兴经济体获得了高速的经济增长、更多的就业机会与资本技术的积累,国别间经济发展的失衡得以极大地缩窄。”陈骁表示,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也在全球领域获得大量铸币税收入并最大地享受了价格低廉劳动力提供的商品。双赢格局使得全球化趋势在近20年间得以沿续。

  然而,国际收支失衡不断加剧的局面也使得这一趋势在当前面临着终结的可能。“一方面,由强势美元与美国政府信用支撑的失衡格局不可能无限持续,当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与美国政府的赤字规模已处于极高水平,新兴市场国家外储规模继续膨胀的动力减弱,三轮美元周期不断降低的峰值也一定程度展现了美元资产吸引力的不断降低;另一方面,产业的国际转移削弱了贸易逆差国的制造业发展,其中隐含的就业问题的关注度也显著提升,而这也是号召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推进贸易保护的重要立足点之一。”

  陈骁认为,贸易保护并不是特朗普的心血来潮,逆全球化的背后所反映的是我国最终必须面对全球失衡问题,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未来我国对内需、消费的提振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培育都需加快进程。

  全球流动性收紧

  除了贸易问题之外,近期全球流动性的问题也是备受关注。2月以来,以美股为代表的全球资产价格大幅波动的原因之一,即是资本市场对全球流动性收紧和长期利率上行的担忧。陈骁认为,虽然市场对加息频率具有一定争议,但全球流动性边际收紧、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趋势难以改变,“而我们终将面对流动性收紧与高企的资产价格之间的矛盾,其未来将以何种形式演变值得关注”。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近10年的量宽政策,原本是为了满足暴涨的流动性偏好、避免企业被动去杠杆带来债务通缩以及提振市场信心,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资产价格的显著攀升,以及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大规模膨胀。在全球经济走出危机阴影、呈现协同复苏的当下,货币政策的长期非中性特征将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综合各方面信息判断,美联储3月份加息已是大概率事件。陈骁认为,中国央行仍有可能采取类似上一轮象征性跟随加息的操作(去年12月份央行曾跟随美联储加息上调SLF/MLF利率5个bp),但从长期利率的角度来看,今年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上行幅度可能显著超过中国,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可能也将大于中国。

  其一,中美当前核心通胀率相差无几,但美国产出缺口显著为正,中国产出缺口基本消失,因而美国通胀上行压力大于中国;其二,中国长期利率受监管强化影响从2016年底开始持续攀升,而美国长期利率到2017年四季度才开始显著向上,中国利率水平正常化的进度已领先于美国三个季度;其三,从长期利率均值来看,当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3.85%高于近15年来的均值3.58%,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2.86%低于近15年来的均值3.28%。因此,未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的可能性与幅度,很可能均高于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