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中企并购欧美时尚品牌风头正盛

2018-03-06 10:56:06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许炀  责编:韩东林

  2月22日,复星国际及其子公司宣布收购法国高级定制时装品牌JeanneLanvinSAS;当月,山东纺织企业如意集团宣布,买下瑞士奢侈品品牌Bally;2017年8月,国内男装福建七匹狼发布公告称,将以3.204亿元从香港曹其锋家族手中收购法国轻奢设计师品牌KarlLagerfeld大中华公司的部分股权,以获得KarlLagerfeld在大中华区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去年8月,歌力思宣布将以3700万元自筹资金收购深圳薇薇安谭(时装)有限公司75%股权,后者拥有VIVIENNETAM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所有权……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企业并购欧美奢侈时尚品牌的风头正盛。分析人士指出,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是中资企业热衷并购欧美奢侈时尚品牌的两大动因,但现在中国企业普遍面临“吃得了”但“吞不下”的问题,奢侈品牌运营水平有待提高。

  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双重驱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表示,中企收购的这些欧洲奢侈品品牌,其公司多是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声誉的百年老店,其产品品质有保障,而且在中国消费升级过程中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确实有强劲需求。所以,对中国企业而言,如果有条件去收购这些品牌,将有助于拓展市场空间,增强市场影响力。

  复星国际副首席财务官兼复星时尚集团执行总裁程云表示,“与Lanvin的合作为复星时尚集团注入了世界前沿的时尚元素。中国正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的主要推动力,我们相信复星能够通过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与专业实力为Lanvin赋能,同时使该品牌保持法国及意大利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与历史价值。”

  复星方面还透露,近期成立的复星时尚集团将致力于管理复星目前的时尚相关资产业务,包括StJohnKnits、Caruso、TomTailor以及寻找投资各类全球旗舰品牌的机会,撬动中国消费市场的成长动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咨询公司贝恩发布的《2017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指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占据了全球32%的市场份额,远高于第二名美国消费者的22%。

  贝恩报告显示,在经历了连续三年的销售颓势后,中国个人奢侈品消费在2016年第三季度出现反弹,并在2017年重回增长轨道,2017年市场规模约为1420亿元,同比增长20%。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表示,外部消费升级和内部产业升级是驱动中资企业热衷并购欧美奢侈时尚品牌的双重因素。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当前中国消费者确实对高档商品的需求进一步增强,整个消费水平是“向上”的。就产业升级角度而言,长期以来国内时装企业多以大众消费市场起家,而且国产服装品牌已经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形成了中低端印象,实际上从品牌自身发展角度而言也走不上去了。但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它们已拥有雄厚的实力,资本和资金充裕,并购引进国外品牌,利用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满足市场需求成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

  引进国外高端消费品牌,中企到底看中的是什么?周婷表示,中国企业在奢侈品牌设计和品牌管理经验方面严重欠缺,而收购高素质的品牌设计团队和品牌管理团队能够支撑其进一步深耕国内市场。

  此外,当前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国资本活跃度非常高。中企境外并购对活跃国内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全球化进一步达到消费全球化、生产能力、品牌能力全球化,以及助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舞台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这些“走出去”的中企如山东如意、七匹狼、通灵珠宝几乎都是国内主板上市公司,境外并购也对其市值管理非常有利。

  中企奢侈品运营水平有待提高

  周婷称,现在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吃得了”但“吞不下”。企业有钱把国外高端消费品牌买回来,但是不善经营。企业收购了国外的品牌管理团队和产品设计团队,但销售运营团队要靠其国内资源来补充,这恰恰是这些公司目前最欠缺的部分。因为他们引进的是奢侈品品牌,而奢侈品品牌有自己独特的经营规律,现在国内企业基本上不具有这方面的能力。这最终导致两种结果,品牌要么做不起来,要么做成大众消费品牌,整个品牌价值被严重拉低。

  事实上,不仅在奢侈时尚行业,中企跨境并购成绩在整体上有待提升。去年4月,麦肯锡发布报告称,以当初交易双方定下的目标是否得以实现这个标准来看,中企过去10年的跨境并购成绩并不如意。约60%的交易、近300宗、约合3000亿美元,并没有为中国买家创造实际价值。受创最重的当属零售业和专业服务业的少数股权收购交易,平均亏损为期初投资的70%。后续整合往往决定了交易的成败。(张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