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自由贸易港热潮持续 专家称要因地制宜

2018-02-27 08:46:53  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许炀  责编:韩东林

  地方踊跃的背后,看中的是自由贸易港带来的更大自主改革权,以及对城市地位提升和经济发展促进的巨大效用。

  春节之后,自由贸易港更加受到关注。不仅多个地区持续此前地方两会掀起的“自由贸易港”热潮,比如广州市称将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上海提出要在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上有新突破等,而且在A股市场上,自由贸易港相关概念股皆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各地争建自由贸易港是好现象,是推动区域经济开放发展的重要机遇。同时提醒,各地申报自由贸易港应该因地制宜,要着重突出地方特点和前期发展优势,循序渐进。

  自由贸易港现热潮

  自由贸易港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这是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形成了自贸港的初步方案。其中,上海已经明确了依托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机场这两大核心承载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辽宁省政府也已正式将大连申报自由贸易港方案报国务院,并抄报相关部门。此外,广东也在积极申建自由贸易港。新方案的一个核心就是对接香港、澳门这两个全球最具开放性的自由经济体或者自由港,与大湾区战略规划联动探索,打造粤港澳深度融合的组合港。

  地方踊跃的背后,看中的是自由贸易港带来的更大自主改革权,以及对城市地位提升和经济发展促进的巨大效用。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宏观来说,自由贸易港作为我国深入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肯定会有不少政策支持。能够成为贸易自由港的城市,往往就会带来一定的政策红利。这种政策红利,无论是对城市本身还是经济发展都有非常大的好处。

  “总体来看,各地争建自由贸易港是好现象,是推动区域经济开放发展的重要机遇。”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由贸易港建设促进地方的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开放措施的进一步优化,推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自贸试验区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效应明显。2017年,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的大港,浙江自贸试验区2017年新增企业超过3000家。据上海海关统计,截至2017年10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4年时间,新增海关注册企业近1.8万家,是成立之前海关注册企业总数的近两倍。截至2017年11月,上海海关关区进出口连续13个月实现同比增长。

  自由贸易港建设

  贵在精而不是多

  对于自由贸易港的定位,根据《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的提法,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在业内人士看来,自由贸易港的要求更高,这集中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地理功能,自由贸易港更聚焦港口优势;二是经济功能,自由贸易港更突出境内关外优势,要在离岸金融、离岸贸易以及人员往来等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认为,建立自由贸易港,首先要基于一个封闭式管理的概念,因此在选址上,具备天然隔离状态的地区方为最佳,比如舟山、厦门、海南岛。但综合来看,最有望率先获批自由贸易港的地区应是上海。因为上海有着出色的驾驭改革开放的能力,并能够通过开放总结优质经验进而指导全国。

  白明也认为,首批自由贸易港落地上海概率大。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城市软硬件配套,以及自由贸易区经验来看,上海处于设立自贸港首批的队伍概率较大。广东、浙江是首批也有较大可能性,浙江舟山不仅是自贸试验区,也是大宗商品集散地;广东则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优势。这两个地方又有自贸区基础。

  在江瀚看来,首批自由贸易港试点从原先的自贸区进行切入的概率可能会更大。江瀚还提醒,各地申报自由贸易港应该因地制宜,要着重突出地方特点和前期发展优势,循序渐进。

  霍建国指出,自由贸易港建设应贵在“精”而不是“多”。必须强调,要避免各地在竞逐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新模式上的盲目攀比。希望各地不要将目光仅停留在对于开放形式的探索甚至炒作上,应注重开放的内容。(证券时报记者 许岩)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