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中国对欧投资渐成趋势

2018-01-31 12:43:22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许炀  责编:韩东林

  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的6236家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200.8亿美元,同比下降29.4%。在这一背景下,2017年中国对欧洲投资受挫。

  日前,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关于中国境外直接投资趋势年度报告的早期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看似稳健,达到810亿美元,上升76%,但此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化工对瑞士农业科技企业先正达创纪录的近440亿美元收购推迟完成。如果这项大型交易未被延迟到2017年,中国对欧投资则会下降22%至370亿美元。

  业内人士表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国内外的监管压力。中欧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种经济合作的内在动能是不可遏制的。未来,中国对欧尤其是对“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国家投资规模还将进一步增长。从长远来看,中欧双向投资规模也将迎来进一步增长。

  个别年份投资下降尚属偶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指出,2010年~2016年,中国对欧投资增长强劲。2017年中国对欧投资下降,是在全球监管者尤其是中国对对外投资进行严厉监管的情况下出现的,而一系列政策的修订和出台将促使中国企业未来对外投资健康发展。

  自2016年四季度起,中国政府开始加强对非理性对外投资的监管,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资委、央行及外汇管理局纷纷出台管控措施,最终使2017年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小年”。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审议通过了《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1月25日,商务部、央行、国资委、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联合印发《对外投资备案(核准)报告暂行办法》。办法提出,中国将重点督查中方投资额3亿美元以上的对外投资,对敏感地区、敏感行业对外投资进行重点督查,并重点督查出现重大经营亏损的对外投资。

  贝克·麦坚时报告也显示,2017年,有价值120亿美元的交易在宣布后又被撤回或取消。据估算,其中超过三分之二受制于海外监管,其余则是受中国资本管控以及商业决策的影响。

  对欧投资将持续增长

  当前,中国对欧洲投资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包括欧盟对投资的审查正在收紧。但崔凡表示这并不会改变中国对欧投资持续增长的趋势。2017年,瑞士、荷兰尤其是英国吸收中国投资增长非常迅速。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东欧国家也是亮点,虽然规模比较小,但增长趋势特别明显。他认为,未来中国对欧投资规模尤其是对“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还将进一步增长。

  商务部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研究员姚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欧及其他发达市场投资一直呈增长态势,不排除个别年份有资金波动的情况发生。而中国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对发达市场投资有助于其向海外企业学习。

  崔凡进一步指出,从长远来看,中欧双向投资规模还将进一步增长。中国和欧洲国家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欧洲优质资产对中国投资者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这种经济合作的内在动能是不可遏制的。欧洲各个国家、地区也非常需要外来投资。中欧班列运行效率的日益提高将对重塑亚欧区域价值链起到很大的作用。中欧班列的发展将推动欧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让中欧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在这种情况下,中欧双方合作的空间非常大。

  投资结构出现改变

  哪些欧洲资产对中国投资者有吸引力?崔凡认为,物流、生物技术、信息通信领域、生物医药行业对中国投资者非常有吸引力。其中物流领域是一大亮点。而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属于2017年被严控的领域。

  据俄新社网站日前报道,最近中国对欧投资结构出现显著改变,中国企业开始将更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不动产、机械制造和汽车工业。

  去年,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完成与希腊国家电网公司的股权交割,以3.2亿欧元收购了希腊国家电网公司24%的股权;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收购了伦敦希思罗机场10%的股份;北京建工集团获得了曼彻斯特“空港城”的建设参与权;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收购瑞士农业巨头先正达,成为中国企业有史以来在欧洲实施的最大规模收购;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斥资2亿欧元收购了西班牙诺特姆港口公司51%的股份。

  商务部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7》也显示,随着中国企业开始在全球价值链的高端领域布局和发力,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高端制造业、高科技等行业将成为海外并购的热点,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等领域的并购将增多。(作者 张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