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营企业掘金“一带一路”
国际商报  2018-11-15 10:38:04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道路上更有底气。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民营企业在接触和学习先进经验技术中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

  提供更强政策保障

  在日前落幕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让不少人关注的个头最大、最重的展品——德国瓦德里希科堡有限责任公司的“金牛座”铣床也在出售商品之列,买家是长三角地区的一家民营企业。

  在本届进博会上,一些民营企业负责人表示,接触到了很多国外的潜在客户,海外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商机多多。“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助力其明确国际化发展道路。”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主任刘英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主要体现在“五通”方面,特别是政策沟通方面。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各相关国家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沟通力度加强,高层互访深入频繁,并举办了大量国际论坛,实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与许多国家发展规划的对接。这都为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5年来,“一带一路”逐渐由愿景变成现实。随着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的不断推进,特别是近期中国与一些发达国家开展的第三方合作走向落实,政府为企业搭建起一个坚实而广阔的合作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政策保障,降低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为其带来商机和助力。“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政府把路铺好,企业再去进行投资或贸易活动就能获得更便利的条件,包括政策、项目、物流等。”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除了为企业提供政策保障,刘英奎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也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营商环境。例如,升级版的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加大了双方关税减让幅度,许多产品实现零税率,贸易成本降低,便利化程度大幅提高。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9.88万亿元,增长14.6%,占外贸总值的39.4%,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占比提升,“走出去”的道路也越走越宽,在刘英奎看来,资金融通的力量不容小觑: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签订的投资保护协定有利于稳定投资环境,对投资者进行合理合法的保护。另一方面,亚投行、丝路基金、中非基金等众多金融机构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使中小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更方便获得资金支持。

  刘向东认为,中国民营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和经验还不足,特别是对国外规则的熟悉程度、对风险的识别能力以及对项目的把握水平还有待提高。而“一带一路”合作给民企提供了“走出去”的机会,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企业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主体,要在现有的国际规则情况下,利用好两种资源和两种手段,进行全球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真正实现国际化。”刘向东说。(毕若林)

编辑:许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