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好功课 企业稳步走出去
经济日报  2018-05-08 09:42:34

做好功课 企业稳步走出去

4月24日,在德国汉诺威工博会上,一款搭载华为车联网技术的标致雪铁龙集团新车型在华为公司展台展出。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摄

做好功课 企业稳步走出去

TCL集团波兰工厂生产线上,当地工人正在生产产品。 (资料图片)

  近年来,我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的步伐持续加快,所遇到的知识产权摩擦纠纷也逐渐增多。为了更好地防范海外知识产权风险,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要提前进行布局,努力提高专利质量,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避免陷入纠纷

  当前,中国企业在海外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呈现出更加复杂的态势。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如何防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怎样应对?在前不久召开的2018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上,各位专家为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出谋划策。

  全方位布局

  避免知识产权侵权

  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之前,要对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充分研究,提前做好功课,避免专利侵权行为的发生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近年来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的步伐持续加快,其所遇到的知识产权摩擦纠纷也逐渐增多。除了因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在海外参展过程中产品被下架、在海关相关产品被扣留外,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以及海外贸易救济调查也成为国外竞争对手常用的市场竞争手段。

  “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之前,如果没有知识产权意识,提前进行布局,就很难在海外走得稳、行得远。”中国商务部条法司司长陈福利提醒说,企业要对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充分研究,提前做好功课,避免专利侵权行为的发生。

  前不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消息显示,2017年,中国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4.888万件,跃居全球第二。“这些数据可以说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竞争的过程中,正在不断提高专利意识。但也要看到,知识产权并不仅限于专利,按照TRIPS《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规定,知识产权共涉及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记、工业品外观设计等8个方面。”陈福利认为,对知识产权要进行全方位认识,从技术研发到产品生产再到售后服务,每个环节都存在对知识产权问题的处理,全面布局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TCL集团累计申请中国专利31012件、美国专利7337件、PCT专利8627件,累计专利授权量达到15772项,核心技术覆盖印刷OLED显示技术、HDR技术、量子点技术等多个领域。得益于知识产权的全面布局,2017年,TCL集团彩电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出货量全球市占率达10.9%,仅次于三星和LG集团。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区顾问吕国良建议,国内企业应高度关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所提供的跨境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机制。比如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体系能为专利申请人提供一种更为经济的、程序更为简化的国际注册体系。

  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下称马德里体系)则提供了全球商标注册和管理的解决方案,企业只需提交一份申请,便可在多达117个国家申请保护,具有费用低、手续简单、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等优势。此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还设有专门的仲裁调解和服务机制,可以为企业在海外发展过程中处理争议、规避风险提供帮助。

  抗市场风险

  更重视专利质量

  在“走出去”过程中,专利质量决定了企业的技术成果能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以及未来其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

  “有一定数量知识产权储备只是中国企业迈出国门的第一步,要想走得好还需要保证知识产权的质量。”在上海嘉之会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刘华俊律师看来,专利数量反映了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对海外市场的重视程度,而专利质量决定了企业的技术成果能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以及未来其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

  京东集团副总裁、专利部负责人苏旺认为,比专利数量更为重要的是专利质量。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利质量的好坏。

  “作为国内通信行业的领头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4024件专利位列2017年PCT国际专利申请者第一名。”刘华俊表示,在知识产权质和量的平衡上,华为公司做得非常出色。

  正是源于对知识产权质量的高度重视,华为公司始终坚持每年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10%的经费,用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除主营的信息通信技术外,还面向云计算、NFV/SDN、5G等新兴热点领域开展探索。与此同时,华为公司也实施了标准专利战略,组成一个管理团队全权负责科研、专利和标准等相关工作,并积极推动标准专利的全球布局,形成国际标准必要专利,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专利权利的要求范围决定了专利质量的高低,范围越广,专利质量越高,但要注意一个细节——翻译。”苏旺举例说,国内大部分企业走向海外市场之前往往会先在国内申请一个专利,然后用目标国家的语言把中文版的专利翻译完成。因为专利词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翻译过程中任何一个词汇出现语义偏差,都会对最后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让整个专利变得一文不值。因此,企业在专利“出海”的时候一定要格外重视翻译,以免让整个专利工作功亏一篑。

  共享各方资源

  海外维权底气足

  企业要充分利用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力量,一旦遭遇海外知识产权侵权争议,要共同应对,适时主动出击

  由于人才、资金、信息各方面基础比较薄弱,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境外遭遇商标被抢注、落入竞争对手专利陷阱的情况屡有发生,特别是中小企业,问题尤为突出。加之海外维权成本高,许多中国企业都无力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常常吃“哑巴亏”。对此,苏旺深有体会:“很多企业都承担不起海外维权的费用。”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卢鹏起也感到,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驻外机构在海外知识产权侵权调查、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对外交流交涉、开展海外知识产权预警等方面的引导作用。通过加强国内立法,就对外经贸合作中侵犯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规制,促使相关国家尊重、保护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

  “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特别是在美国遭遇的‘337调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面临的知识产权竞争态势。”卢鹏起说,商协会等工商组织应积极发挥行业自律功能,督促指导行业企业自觉抵制侵权行为,努力避免陷入纠纷。

  针对中小企业在海外维权上存在的问题,北京立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谢冠斌建议应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充分利用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力量,加强沟通、共享资源,一旦遭遇海外知识产权侵权争议,要共同应对,适时主动出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芃达)

编辑:许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