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在法国感受移动支付的“中国速度”

2017-09-21 09:55:38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徐佳航   责编:许炀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res01_attpic_brief

在巴黎塞纳河畔的码头,游客可以通过微信扫码订票并进行观光咨询。图为一名游客正在用微信扫码。 本报记者 李鸿涛摄

  近年来,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在海外发展迅速,包括支付宝、微信等在内的多个移动支付平台在欧洲市场上的业务日益扩展,通过多样化、便利化的运营模式,日益影响着当地市场、商家及消费者,使当地民众享受到了更加便利的支付方式,感受到了更加迅捷的“中国速度”。

  法国曾于2013年大力推广手机支付平台,并在出租车、停车、超市等领域积极尝试,但受市场竞争格局、民众固有理念及推广渗透方式等方面的制约,移动支付平台并未在法国受到青睐。从2016年起,中国的移动支付平台开始登陆欧洲市场,通过加入包括景点、餐饮、交通等多样化的资讯共享平台,以及推广便利化的多币种支付,让更多的中国游客、当地华侨享受到如在国内般的便利,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与支付理念。

  2016年,支付宝与法国巴黎银行强强联手,合作打造便利化金融服务方案,通过拓展法国本土商家和消费群体市场,利用便捷的手机App支付方式,进一步拓展移动支付的客户群。法国巴黎银行现金管理全球主管皮埃尔·费尔斯坦说:“我们很高兴能够与中国的支付宝合作,这项合作将有利于我们继续为客户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帮助其拓展市场、增加销售额。”支付宝国际总裁杜格拉斯·费干表示:“我们很高兴法国巴黎银行能够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之一,我们将携手使更多用户享受到日益国际化、便捷化的生活方式。”

  2016年11月份,位于法国巴黎“黄金区域”的巴黎春天百货奥斯曼旗舰店引入支付宝平台,成为法国首家接入该平台的百货商场。截至2016年年底,共有18家巴黎春天连锁店全线接入了支付宝平台。据统计,2016年中国出境游人数达到1.22亿人次,到访法国的中国游客也超过了160万人次。法国旅游局官员曾表示,中国拥有庞大的旅游消费群体,法国将把吸引更多中国游客作为法国旅游业发展的优先事项。为此,从2016年夏季开始,法国旅游局鼓励包括老佛爷、巴黎春天等在内的多家知名法国商场向中国游客提供手机微信、支付宝等付款方式。巴黎春天百货总裁德凯撒说:“巴黎春天百货眼下的重心是国际客户,国际客户的重心是中国客人。支付宝平台的接入将帮助我们进一步提升国际客户,特别是中国客户的购物体验。”

  来自中国的移动支付平台不仅为中国游客、在法华侨提供了便利,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法国民众的消费方式、支付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曾在中国留学2年的法国学生卡特琳娜告诉记者:“两年的留学经历不仅让我领略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日新月异的便利化生活方式。在中国,出门只带个手机就够了。我可以通过手机购物、叫车、吃饭、买菜,手机支付几乎可以覆盖所有消费领域。现在中国的支付宝、微信来到了法国,我身边有很多年轻人也正在使用来自中国的移动支付平台。未来,将有更多的商家和机构引入移动支付,让更多的法国民众感受到这种新型支付方式所带来的便利。”

  随着平台资讯的日益丰富与支付方式的日趋多样,有更多的法国商家也希望能够借助中国移动支付平台进一步提高其销售量。一家坐落于巴黎著名景点卢浮宫附近的餐馆老板告诉记者:“引进微信支付平台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我的餐馆,客人在平台上的评价为我的餐馆作了免费宣传。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平台,为我们这样的商家带来更多的切实利益。”当前,越来越多的法国金融机构和平台希望能够与中国的移动支付公司合作,积极借鉴中国在该领域的成功经验,推出更多面向法国当地民众的支付软件,使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享受到移动支付的便利。

  对此,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马克·丹尼尔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发展的可持续性正日益增强。其中,以创新产业、高科技产业及新兴金融产业等为代表的‘新增长力量’有效调动了国内的庞大内需和消费群体,赋予中国经济更多的活力与竞争力。同时,支付宝、微信等中国移动支付平台的发展与国际化进程,更是中国‘经济文化融合体’这一软实力输出的最好标志。未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影响力日益扩大,其国内便利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等也将积极地影响世界,使更多的人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记者 李鸿涛)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