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中国教育服务“走出去”再发力

2017-08-07 10:42:51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徐佳航   责编:许炀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教育服务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与“一带一路”国家交流中不可缺席的一部分。今年上半年教育“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从国家到地方政府、从大学到职业院校、从行业组织到企业集团,无不在为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添砖加瓦。

  合作办学的目的是实现互联互通,而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实现学历学位的互认。根据今年4月教育部的统计,教育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加强教育政策沟通,先后与4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其中“一带一路”国家达24个,这些国家包括中东欧8国、东南亚5国、中亚5国、独联体3国、南亚1国、东亚1国、北非1国。据悉,按照今年的工作重点,教育部还要推动中国与摩尔多瓦、塞浦路斯、南非等国家的学历学位互认工作。

  为了满足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对于语言学习的迫切需求,中国启动了一系列行动。比如,教育部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支持该校通过引进国外师资、公派留学、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等多种方式,将使该校开设的外国语专业在2018年达到94种,实现外语专业设置的全覆盖;云南民族大学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率先在全国综合类院校中开全南亚东南亚国家15个语种专业;西安外国语大学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乌尔都语、波兰语等14个语种,计划到2020年实现沿线主要国家语种全覆盖。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等省份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尤其是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是中外教育合作中成果非常丰富的一个领域。在今年7月刚刚结束的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重点讨论与全球趋势以及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战略相关的内容,其中包括青年就业和创业、日益数字化和绿色化的经济和社会对技能的需求、解决供需脱节问题;学习者和劳动力流动性以及技能和资历认证的作用等内容。

  同样,行业也行动起来,比如教育部联合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作为试点企业,联合8所国内高职院校,在赞比亚实施职业教育办学试点。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副主任宋凯告诉国际商报记者,该试点工作坚持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在赞比亚1.2万名当地员工的职业培训、教育需求为立足点,包括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8家高职院校参与试点,共同推进职业教育“走出去”。截至目前,各试点院校派出了21名教师赴赞比亚进行适应性训练和员工培训,成功开展了6个工种、7个班次,100多名员工的技能培训,成效显著。与此同时,第二批19名教师已于2017年7月赴赞比亚执行培训任务,为下一步在赞比亚开展学历教育做准备。据宋凯介绍,今年9月份,第一批来自赞比亚和缅甸的留学生(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在赞、在缅企业员工)将在几家试点职业院校及本科院校进行培训和学历教育。

  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教育部已与30多个国家、10几个国际组织开展了交流合作。其中,与德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签署了职业教育协议(备忘录),与联合国教科文、联合国儿基会、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开展了密切合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均有职业院校开展了海外办学,范围覆盖了多个“一带一路”参与国。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省(区、市)制订了相关规划。例如,天津市教委支持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大城技术学院建立“鲁班工坊”。这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首个职业教育领域“孔子学院”。“鲁班工坊”得到了泰国政府的高度认可,当地的企业对“鲁班工坊”开设的技能培训项目表示极大兴趣。印度、印尼的“鲁班工坊”也正在积极筹建中。

  作为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服务贸易在“十三五”时期占有重要位置。在今年初,商务部等13个部门发布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教育服务贸易也是24个服务贸易发展重点领域之一,规划中提出要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完善准入制度建设;建立合作办学成功经验共享机制;重点围绕国家急需的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类专业建设,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一批示范性机构和项目;鼓励职业院校和社会力量配合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境外办学。(作者 曹建华)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